第八百八十壹章 怨念
財色 by 叨狼
2021-6-27 16:14
在範無病的有意操縱之下,幾大門戶網站都對汾酒集團將同工商總局訴諸公堂的事情挑了出來,引發的議論還是很大的。
畢竟在這個時期,大部分民眾對於政府部門的威儀還是有些敬畏的,此時居然有企業將工商總局告上了法庭,確實是挺有震撼力的。
事實上範無病對於這個國家馳名商標的認定,是很有意見的。
目前,國內的名牌評選有多個方法,耳且是由不同的部門負責,如馳名商標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評定,中國世界名牌產品和中國名牌是由中國名牌產品推進委員會評定。
此外,壹些地方政府和工商部門過度追求馳名商標的數量,有些地方的工商局就定下了三年內實現壹縣壹馳名商標的宏偉目標。很多人都認為,目前存在地方法院認定馳名商標過濫、地方政府過度追求馳名商標數量等不良現象。
馳名商標的評選本來是壹件好事兒,可以讓大家了解到更多的有影響力的企業,尤其是那些在業內久享盛譽的知名企業,這對於大家在同類產品內對產品質量進行對比,選擇性價比最合適自己的目標是很有好處的。
妳只有知道了馳名商標的產品是壹個什麽樣的質量,才會知道其他的產品到底是好還是壞,這樣很多其他的非馳名商標的企業也會自動地以馳名商標產品的質量為標準,迎頭趕上甚至是超過。
這樣壹來,或者若幹年內就會湧現出壹大批的優秀企業和優質產品來。
可是現在的情況剛好是相反的,工商部門是為了收錢,各地方是為了宣傳,企業是為了利益,三方面結合起來之後,就形成了現在的馳名商標,甚至很多入選的企業都是聽都沒有聽說過的,甚至是剛剛成立沒有兩年的企業,時間久了,電視廣告上出來的齊刷刷地都是中國馳名商標,看了之後讓人覺得如果此時出來壹個不是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那才是引入矚目的。
這樣壹來,虱子多了不咬人,但是企業和有關部門的公信力可就是半點兒都剩不下來了。
還有壹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現在的商標法規多強調被動保護,並沒有設置防禦商標和聯合商標的保護制度,造成商標權利人為防止搶註而提出防禦、聯合商標註冊申請存在法律障礙。
此外,目前對商標異議、復審制度的設置容易產生權利濫用,直接導致商標註冊流程緩慢,壹些商標已經具有很高知名度卻長期不能被核準註冊,有的甚至長達七、八年還未被核準,幾乎接近註冊商標的十年保護期了。
針對目前的馳名商標認定過濫,商標法規過多強調馳名商標的被動保護,對尚處於成長、發展階段的壹些著名商標未予立法保護等問題,很多業內人士都表示,這不僅會限制國內馳名、著名商標的建設和發展,更不利於今後民族品牌的扶持和保護。
範無病同很多商界的人士在交談中也討論過這個問題,認為應該在商標法規中專章、專節對馳名、著名商標的保護制度作出規定。增加聯合商標和防禦商標的法律規定,合理引導著名、馳名商標的權利人對其實際使用的商標或註冊商標進行了聯合商標或防禦商標的註冊保護。修改當前的異議法律程序,限定異議程序的申請人資格及啟動理由,以更好地防止異議程序的濫用。
目前國內企業在商標方面所面臨的困境,並不只是壹個國內保護的問題,國際上連續不斷的搶註問題,也是非常頭痛的。
有很多國內的企業,都發生過商標被海外搶註的問題,之所以能夠發生這種問題,實際上不但同企業自身有關系,也跟政府的某些職能部門的不作為大有關系。
長期以來,中國企業通常只在國內註冊商標,而境外商標註冊基本由外貿公司代理。近年來,隨著中國外貿體制改革深入,大部分外貿公司被取消了境外商標註冊權,此前經由他們已代理註冊的商標則需要企業花錢贖回,因而目前中國出口產品中只有兩成左右擁有自己的商標,三成企業沒有商標,另外五成則是貼牌。
商標搶註行為主要有三種情況:壹是同行兒通過搶註商標,搶占市場。二是代理商通過搶註商標來獲得獨家代理權,獲取更大利潤。三是通過轉讓商標來獲取利益等。
壹些境外商標註冊公司或個人,嗅到商標倒賣中的商機,已衍生出壹條產業利益鏈,先搶註,然後炒作,再脅迫企業贖回或者轉賣給該企業的競爭對手。壹方面他們向企業提供有償追回商標的服務,另壹方面又暗地進行商標轉賣炒作。
這種產業鏈條的形成更使商標搶註現象日益加劇,國際上有壹批境外商標註冊公司,他們知道商標搶註容易,追究難,而且經濟利益大風險極低,使得大肆進行商標搶註成為壹些公司牟取利益的手段,比如說在加拿大就有中華老字號商標轉讓公司。
由於中國的大部分企業商標意識淡漠、不熟悉國際商標法則,壹方面,外貿公司幫助企業註冊及保護商標的積極性和可能性偏低,另壹方面,企業從國內申請註冊商標,到兼顧國內和境外申請還需要壹個適應過程,壹些企業甚至暫停了商標境外註冊工作。由此導致越來越多的中國商標在境外遭搶註而被迫退出當地市場。除此之外,體制轉軌帶來的不適應,也是國內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頻遭搶註的重要原因。
在現在已經發生的眾多商標搶註案中,最具影響力的莫過於海信案。
去年,西門子在德國註冊了“HiSense”商標。如今,海信要進軍歐洲市場,結果就遇到了商標難題,通過接觸,西門子方面則表示,要求高達數千萬歐元的商標轉讓費。
與海信相似,很多內地企業對商標保護存在疏忽,沒意識到商標知識產權的重要性,而壹旦商標被搶註,就必須證明對方是惡意搶註,才能按相關程序予以撤銷。
現在內地商標已進入了被境外搶註的高峰期,知名商標壹旦被搶註,想要再奪回來就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而不奪回來,又得面臨被訴侵權或退出已有市場的命運。
其實在國外註冊壹個商標,壹般要花八百到兩千美元,對於壹個大企業而言,根本就算不了什麽,壹頓飯也就是這個價錢,有的時候甚至還不夠。
海外商標註冊申請主要有兩個途徑:壹是通過馬德裏國際註冊體系,中國在十年前已加入該體系,只要花費十萬元人民幣,就可在全世界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註冊商標,而另壹途徑則是向所在國直接申請,註冊後只能在該國得到保護。
《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規定,如果壹方在超過五年的時間裏仍沒有充足證據證明對方是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話,就只能用巨額資金贖回商標。如果海信不能在五年之內證明西門子“HiSense”商標是惡意搶註的話,那麽“HiSense”商標就會像壹個隨時可能爆炸的“定時炸彈”壹樣威脅著海信。
除非海信不在德國或者歐洲發展,否則的話,西門子的行為就猶如壹塊絆腳石,讓海信的海外市場攻略步履維艱。
西門子公司在德國註冊“HiSense”商標的時候,該商標與海信的“Hisense”商標只在中間的字母“S”處有大小寫區別,但當時海信產品對歐洲出口有限,因此受到的影響不大。
近來海信的海外銷售增長勢頭喜人,商標問題就使得海信產品進入德國市場嚴重受阻。
在與西門子的談判中,海信曾提出買下“HiSense”商標,但西門子開出的高達數千萬歐元的商標轉讓價讓海信無法接受,其實西門子註冊“HiSense”商標,正是為了阻止海信進軍歐洲市場。
事實上,早在十年前,中國政府就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遞交了加入《商標國際註冊馬德裏協定》的通知書,同年該協定正式對中國生效。
馬德裏協定為商標申請人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易操作的商標國際註冊途徑,具有使用壹種語言、提交壹次申請、繳納壹次費用的特點。申請人只需通過本國商標註冊機關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局提出商標註冊申請和繳費,就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其他締約方取得商標專用權。
加入馬德裏協定後,與傳統的逐壹國家註冊相比,可以為國內企業節約很多時間和費用,而馬德裏商標國際註冊的高效率和易操作性,更是為眾多涉足國際市場企業在國際上獲得商標保護提供有力的支持。
範無病之所以對於工商部門比較有怨念,其實就是覺得他們在這壹塊兒做的工作太少了,就算是收錢辦事兒,至少也應該把這方面的常識給宣傳壹下吧?畢竟國內有幾個企業知道商標局是幹什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