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二號首長全集 by 黃曉陽
2024-6-30 19:47
申報項目是壹件很難的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各省各市紛紛組建駐京辦,最大壹項職能,就是跑項目。但所有項目,不可能由壹級行政機構去跑,才會有層層都建駐京辦的現狀。正因為如此,省裏對於各市所報的項目,也是采取分級制,有些項目,市裏就可以拍板,有些壹定要上報省裏,而省報審批的時候,極少數項目,需要上會。
此次上會的,有五大項目,雷江市的新能源產業園項目,陽通市的水能發電項目,柳泉的新城建設項目,雍州市的城市客廳項目和嶽衡市的環湖汽車賽道項目。
這五大項目中,雷江市屬於舊有項目轉型。多年以前,全國興起過壹波建開發區熱,不僅省裏建開發區,各市縣甚至鎮,都建開發區,大片土地被圈占,但真正搞出名堂來的開發區,少而又少,大多數開發區,爛在了那裏。後來的歷任領導,都為這些爛尾的開發區糾結,誰都想將這樣的爛攤子搞好。鐘紹基到雷江後,自然也有這種想法,四處招商,招來了兩個新能源項目,他因此突發奇想,要借此機會,實現舊開發區的轉型,將此建成江南省的能新能源工業園o
在五大項目中,雷江市這個是投資額最小的壹個,又是壹個解決遺留問題的項目。之所以說是遺留問題,是因為這個開發區當初征了很多地,附近的農民,全部失去了土地,又沒有得到及時補償,他們壹直在鬧事,市裏省裏,都為此頭疼。拖了很多年,也沒法解決。只要這個項目立下來,許多人的壹塊心病,就去掉了。
雷江市被排在第壹,鐘紹基顯然做了充足的準備,他們的匯報很翔實全面,也有說服力。尤其有壹點,唐小舟感到心動。能源的消耗,是壹個困擾全世界的難題,目前,任何壹個國家,都在尋找和探索新能源之路。別說世界範圍內,就算是在中國也壹樣,國家對新能源項目,采取的是積極扶持態度,在稅收上減免,在投入上加大力度,而且在立項方面,更是大放綠燈。這個項目壹旦建成,對於整個江南省的產業結構,有著重大調節作用。
報告完畢,常委們還沒有開始表態,趙德良先點了溫瑞隆的將。溫瑞隆目前還不是省委常委,但每次開常委會,都會通知他列席。由此可見,他的常委地位,將會很快得到確認。溫瑞隆既然不是常委,自然沒有表決權。遇到需要表決的情況,趙德良往往先征求他的意見,給機會他充分表達,這其實也是另壹種表決了。
溫瑞隆說,我到省裏的時間不長,目前還處於熟悉工作階段,又由於分管領域的不同,對有些情況,還不是太了解。我只能就事論事地表達看法,不壹定正確,不壹定全面,僅就是看法而已。壹屆政府,要執政為民,看什麽?就看他們把民眾裝在什麽地方。現在我們的政府,五年壹換屆,換來換去,也就換出了壹朝天子壹朝臣的局面,後任不問前任的事,後任不肯替前任楷屁股,後任把前任所做的壹切,全盤否定。我這樣說,不是抨擊後任對前任的矯正。但如果是矯枉過正,就是壹個問題了。如果這種矯正,讓民眾受苦,就是更大的問題了。我聽了這個計劃,從內心來說,是非常認同的。為什麽?第壹,這是壹個為前任甚至前前任政府收拾爛攤子的計劃,是壹個為民眾謀福社的計劃。第二,這還不是壹個簡單的楷屁股計劃,而是壹個立足現實放眼長遠的可持續發展計劃。我完全贊同這個計劃。
輪到各位常委討論的時候,丁應平第壹個表態。
丁應平是從雷江市起來的,雷江開發區,也曾經是他的壹塊心病。盡管不是他搞成那樣的,畢竟在他的手裏沒有得到解決。現在,雷江要立這個項目,徹底解決這壹遺留問題,他自然是贊同。他說,這是他的壹塊心病,壹日不解決,他就壹日不安。現在,雷江的同誌找到了壹個好的解決方案,新能源發展,又符合全國的能4發展戰略,符合江南省未來的經濟發展需要。這是壹個很好的項目,他要感謝雷江市委市政府。他本人完全贊成這壹方案。
像這種立項事宜,關鍵在於某個常委出面說話。不是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某個常委壹旦表態,其他常委,是不會表示反對的。何況,在整個班子裏,丁應平屬於比較另類的壹個人,每次班子開會,討論壹些利益相關問題,只有他的利益訴求是最少的。哪怕是安排人事這樣激烈的利益爭奪,他也顯得比較淡然。這次,可算是他第壹次表達得非常強烈,甚至不是為自己。
其他常委也都說了幾句話,不疼不癢,這個方案,算是通過了。
接下來討論第二個項目方案,陽通的水能發電方案。
這個方案的提出,是因為柳泉江在陽通境內下了壹個陡坎,上遊水位,比下遊高得多,陽通市,因此永遠地處於柳泉江洪水的威脅之中。好多年前,便有水利專家提出,在此建壹座水電站。這壹項目,確實可使陽通的水患大大緩解,但也有壹些現實的問題,水電站的規模如果小了,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如果規模上去了,蓄水面積就得增加,上遊大量的土地便會被淹,移民問題又成了大問題。這個項目搞了好多年,反反復復。此次,柳泉江決堤,梁天培被動異常,如果不是趙德良在後面替他撐腰,幾乎就面臨下臺危機。稍稍緩過氣來之後,他便開始推動柳泉江水電站項目。
任何壹地申報方案,都要在班子裏尋求支持。陽通所找的支持者有幾個,陳運達、余開鴻、楊泰豐等人,都是他們的遊說對象。其中,打頭陣的是余開鴻。
余開鴻首先發言,他說,他在陽通工作過,那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對柳泉江,他的印象是非常深的。他去陽通的第壹年,就遇到了洪水,那壹年還不是江南省杭洪形勢最嚴峻的壹年,陽通的洪澇卻非常嚴重,損失慘重。洪災發生過後,他去災區看了看,放眼望去,全都是水。農民們壹切的努力,壹夜間全被沖毀了,那時,他心裏很難受,只恨自己當時沒有足夠的力量,能夠治理柳泉河。後來,市裏向省水利廳和水利部爭取,想建壹座水電站,既能解決洪澇之苦,又能夠替國家發電,兩全其關。他當時是這壹項目的積極支持者和推進者。可惜,十幾年過去了,這個項目,仍然還停留在紙上。
彭清源提出了壹點疑問,他說,我聽說,柳泉河的流量,現在在逐年減少,是不是真的?我仔細看過陽通提供的資料,上面並沒有提到這件事,所以有些疑問。
丁應平接過去說,我和彭書記有壹樣的疑問。陽通的情況,我比較了解壹點,我註意到,這份材料裏提到的流量,應該是柳泉江汛期的流量,而不是枯水季節的流量。另外,據我所知,柳泉江汛期只有兩個月,兩個月後的流量情況,這裏也沒有標明。
圍繞這個項目,常委們進行了壹番討論,並不是很激烈。陽通方面的工作顯然沒有做好,面對常委們的話問,他們要麽不知道,要麽顧左右而言他。最終投票的時候,好幾個常委投了反對票,出現了贊成票和反對票旗鼓相當的情況。這類方案,是要往上報的,在內部都無法取得壹致意見,報上去,獲得通過的可能,就更小。最終意見是重新論證,再報上來討論。
唐小舟想,彭清源和丁應平,是說到點子上了。如果僅僅只是強調發電功能,這個項目,通過的可能,估計非常小。
第三個討論柳泉市的環保新城建設項目。唐小舟認為,這個項目是王增方的政績工程。柳泉是壹座歷史古城,柳泉市,便建在這座古城之上,幾十年間,看不到多少變化。改革開放以後,柳泉開始快速發展,但無論怎麽搞,也是在古城的基礎上翻新,很難跨過柳泉江,發展到北邊。根本原因在於,柳泉江這壹段,只有壹座橋,雙向六車道,江邊人口不多,只有壹個江北農場。改革開放以後,江北雖然有些發展,但與江南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王增方當上市委書記後,提出壹個環保新城建設計劃.借鑒浦東新區的搞法.大面積開發江北新區。這個計劃中,柳泉江還需要建三座橋,辟壹條過江隧道,同時,申請未來的城市輕軌計劃通過柳泉江,進入江北。
這個計劃,等於在柳泉建了壹座新城。投資時間非常長,長達二十年時間,項目的遠景,則是在江北建壹座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