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

腊月青梅子

历史军事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个重来的机会,我一定不会禽兽不如,而要做一个货真价值的禽兽。”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败

大楚怀王 by 腊月青梅子

2019-5-21 20:10

  “这···”信心暴涨的群臣,一听带着万余临时征召的士卒,去与甘茂率领的数万秦军拼杀,顿时全都一滞。
  天命在楚没错,群臣此刻也相信楚国一定能获取最后的胜利,但是谁也没有把握打赢这场战争。
  昔日周室号称也获得了天命,周文王刚出生,就被祖父确认为继承人,号称是振兴周室的人。可是周文王的父亲与长子全都被商王干掉了,甚至周文王自己至死也没有完成取代商朝的任务。
  所以说,谁知道楚国获得天命之后,这天命究竟会落在那个楚王身上。
  而且这一战,敌我差距太大,简直就是去送死。
  想着,群臣相互观望,全都沉默不语。
  熊槐见没有人主动请命,再次问道:“不知哪位贤卿愿领军前去击退甘茂率领的秦军,以及丹淅的秦韩联军,寡人愿意将鄢城以及鄢城以北方城以南的所有大军全都托付于他,以破秦军。”
  话音落下不久,就在群臣面面相觑之际,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大喊声。
  “报···析邑紧急军情。”
  声音落下,一个偏将快速跑到殿中,大声禀报道:“报···大王!臣奉阴君之命特来禀报大王。三日前,秦韩联军急攻析邑,正当叶公率军与敌军激战之际,召陵君盛君弋阳君三人率众反叛,以迎接叛逆子兰的名义,接应秦韩联军过河。
  随后,淅水防线被破,叶公析君等七位将领战死,据说詹阳君等十余位将领已被秦军所俘,析邑三万楚军已经全军覆没。
  其后,金君率领援军与南下的秦韩联军遭遇,金君溃败,士卒死伤惨重,向宛城败走,此外,金君本人生死不明。
  阴君得知消息后,见事不可为,已经从丹口退走,准备退守鄢城。因擅自退军之故,阴君特派臣来向大王请罪,另请大王速派大军驰援鄢城,否则鄢城也将不保。”
  殿中群臣闻言,顿时一阵慌乱。
  “大王,秦韩联军杀到鄢城,威胁郢都,请大王速派援军前往支援鄢城。”
  “大王,事不可为,不如求和吧!”
  “不可,有叛逆子兰在,求和一事行不通。大王,不如我们迁都吧!”
  “···”
  熊槐见殿中群臣瞬间乱成一团,吵吵闹闹,说什么的都有,已经进入胡言乱语的状态。
  见此,熊槐脸色一沉,猛地一拍桌案发出一声巨响,在群臣安静下来后,破口怒骂道:“慌乱什么,秦韩联军还没有杀到郢都,天还没踏下来,你们就慌乱了吗?就算天塌下来,寡人有天命在身,也能用五色石补天。现在不过是我楚军小败一阵,你们就乱成这样,成何体统!”
  群臣见楚王大怒,立即惶恐的拜道:“臣等无状,死罪,死罪。”
  见此,熊槐慢慢收敛怒色,然后整了整衣冠,用异常平静的语气开口道:“虽然丹淅防线已破,但是阴君还保留了三万大军,另外,宛城方城还有我楚国十余万大军在,局势并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局面,我楚国此刻依然还有一战之力。
  故,向秦韩两国割地求和一事,请诸卿勿提。另外,就算秦韩联军杀到郢都,寡人宁可与郢都共存亡,也不会从郢都退走,所以,迁都一事也请诸卿勿提。”
  群臣闻言,见楚王异常平静,似乎丹淅溃败的事情,丝毫也没有影响到楚王。
  见此,群臣心神稍稍稳定下来。
  接着,熊槐继续开口道:“三日前五凤聚宗庙,今日五凤化为五色石,如是总总,无不说明天命在寡人,就算有些许波折,不过是上天对寡人的考验罢了。寡人有信心斩破波折,击退秦韩联军,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楚国。”
  说着,熊槐问道:“不知诸卿是否与寡人一样,有信心击退秦韩联军?”
  众人想起那一面五色石来,顿时心中一定,立即应道:“天命在楚,楚国必胜”
  “好!”熊槐笑了笑,问道:“那么哪位贤卿愿率军去鄢城主持战局,为寡人击退秦韩联军!”
  “···”
  群臣闻言,全都哑然。
  方才还好,但是现在形势更加严峻,秦韩联军加上甘茂率领的秦军,已经超过三十万大军。而楚军满打满算不到十五万,尤其是即将被围的鄢城,恐怕只有阴君的三万大军以及郢都这刚刚征召一万五千士卒,要想守住鄢城,太难了。
  熊槐见群臣再次沉默,等候了片刻,见依旧无人请命,顿时脸色铁青地大怒道:“怎么,你们这些平时自诩是楚国的忠臣贤良,在这关键时刻,难道就没有一个人愿意为寡人分忧的吗?”
  群臣闻言深深的低下头,不敢直面楚王。
  熊槐见此,猛地起身,然后双手用力,推翻了身前的王案,恨道:“殿中群贤汇聚,竟无一人愿为寡人分忧,难道这是要寡人亲自率军去鄢城么?”
  群臣闻言,露出羞愧之色。
  此时,公孙衍见群臣始终无人请命,全都深深的低下头颅。
  于是,直起身体,向楚王拱手行礼道:“大王,臣久受大王之恩,至今无有报答,如今楚国正值危难之际,正是臣报答大王之时。臣请命,愿率军去鄢城主持北方军事。若是不能击退秦韩联军,夺回丹淅防线,则不用大王降罪,臣自己取下项上人头,以向大王请罪。”
  说着,立即长拜在地。
  “这···”熊槐看着群臣,脸色露出一丝冷笑,然后立即开口道:“好,犀首乃是天下名士,国士无双,而且久经战阵,与各国征战多年。若是犀首愿往,寡人自然的是放心的。”
  说着,熊槐取下腰间佩剑,递给身侧的李秋道:“犀首,这太阿剑自从入楚之后,便一直都是楚王佩剑,上次左司马伐越,寡人曾将此剑交给唐昧,让他全权处理伐越一事,如有不服者,可先斩后奏。
  今日,寡人也将此剑交给犀首,鄢城以北,方城以南,郡守县公以及将军校尉,如是谁人抗抗命不尊,犀首可先斩后奏,寡人绝不干预。
  寡人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击退秦韩联军,夺取丹淅防线。”
  公孙衍激动的应道:“臣领命!”
番外 汉水之抉择
  从昭鼠哪里离去后,重新回到汉水之上。
  进入船舱之后,熊槐驱散众人,然后独自呆在船舱中。
  此时,熊槐看着眼前的地图,心中陷入迟疑之中。
  昭鼠的身体状况,给熊槐谋划多年的行动,带来了新的变化。
  原本,熊槐打算刺杀叶公,然后将罪名推给秦国,以激起国人对秦国的仇恨。
  但现在,似乎已经没有必要了。
  按照原本的计划,熊槐以灭越为借口,调用整个楚国的实力,以提升他的个人威望,扩张楚国的实力。
  前期的目标已经实现,现在,该进行下一步动作。
  各国为何群情激愤的要进行伐楚,为何在内部矛盾重重的情况下联合伐楚,其根本原因不是楚国灭越,而是楚国的强大。
  而且熊槐估计,就算楚国没有灭亡越国,各国联合弱楚的那一天也不远了。所以,与其等各国解决了内部矛盾,准备就绪之后才联合弱楚,还不如在自己准备好,而各国还未准备好时,逼迫各国联合伐楚。这样,战争的主动权,还牢牢的掌握在楚国手中。
  而面对各国群起围攻,要想瓦解各国联盟,楚国有两条路,其一是一直强下去,直到扑灭所有的不服,团灭各国。否则,只要楚国还强大着,各国就会不断的联合针对楚国,这就是统一天下的必由之路。
  这第二条路,便是在保存实力的情况下暂时衰弱下去,如此,楚国既有自保之力,又不会对各国造成强烈的威胁。如此,各国不再以楚国为忧,就给了楚国合纵联盟的机会,重新拆散各国连横。
  这两条路各有利弊,前者,只要楚国一直保持不败,楚国的各地始终牢牢的团结在他这个楚王的身边,熊槐有信心应对任何挑战。就如这一次的天下联合来伐,熊槐就胸有成竹。
  只是···
  这一条路的最大弊端,不在于外,而在于内,在于楚国大大小小为数众多的离心力极强的封君。
  现在熊槐这个楚王即位近二十年,又有破秦败魏弱齐灭越的功勋,各地封君不敢敷衍他这个楚王。
  但是下一任楚王呢?
  楚王威望不足,朝中的大臣就会肆意妄为,地方的封君就会敷衍了事,这一直都是楚国的衰弱的根源。
  即便下一任楚王威望足够,能够压制群臣,熊槐同样也怕。
  楚国历经宣威两代,再加上他自己,接连取得对外作战的胜利,分封了上百位的封君,再加上以前楚国遗留的封君,这是一股庞大的势力。
  要想干趴下所有的国家,非得再次大战数十年,乃至上百年。这么长的时间,楚国不能出现一个弱势的楚王。否则,一旦压制不住各地封君,他们就不会出力为国而战,如此,疲弱的楚国迟早会战败。
  只要楚国一战败,这十有八九便是楚国大衰弱的开始。
  因为在封君不出力之时战败,这损失的就全是楚王所控制的军队,楚王实力一弱,更难压制封君,封君更加不会听从楚王的调令,如此楚国就会更加虚弱。
  一个虚弱的楚国,面对激烈的战争,再次战败的可能性会更加高。
  如此,楚国就会陷入一个连战连败的怪圈。
  至于如何走出这一个怪圈···
  想到这,熊槐将目光看向船舱的一侧,哪里是他放置随身携带的典籍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楚国的史书。
  史书上已经给出了两种方法。
  其一是变法,削禄夺爵加强中央集权。昔日楚悼王就是这么干的,历时近十年,一举扭转了楚国的颓势,使楚国重新饮马河水,连霸主魏国都害怕楚国的强大。
  但是,变法的悼王与吴起全都死了。
  想着熊槐打了一个寒颤!
  而第二种办法,那就是直接干掉各地封君,楚肃王就是这么干的,然后楚国实现了宣威之盛,横行各国。
  如果不想学楚肃王,史书上还有另一种办法,那就是借助外力。
  昔日昭惠之治,便是因为吴国灭楚,楚国实力大减,同样,依附楚国的各地封君同样也死伤惨重。
  而后当时霍乱国家的令尹子常自杀,子西担任令尹之后,继续征召大军与吴国作战,结果潘君率领的水师再次大败于吴,潘君本人连同诸多将领,全都被俘,战死者更是不计其数。
  其后,子西听说与吴国作战的陆师也遭遇惨败,大部分贵族都没有逃出来之后,这才喜极而泣,高兴的对楚昭王说:现在国家可以治理了。
  令尹子西说完这句话后,刚刚复国不久的楚国便在子西的治理下,耗费十年,重新使得楚国强大起来。
  除了这三个粗暴的办法以外,至于用其他办法,慢慢收回封君权力,用数十年乃是上百年的时间来削弱各地封君。时间太久,风险太大,熊槐不敢赌。
  想到这,熊槐便站了起来,走到一个书架边,从中取出一卷竹简,然后打开一看,再次默默的体会了一下楚昭王的血泪复兴过程,顿时大有感悟。
  接着,熊槐再次回到座位上坐下,然后又将楚昭王的历史观看三遍,心中感慨非常。
  楚国统一天下最大的障碍,不在于各国,而在于内部的封君,不在于封君,而在于封君制,在于封君掌握了封地内的所有大权,连楚王的触手都伸不进去。
  熊槐猜测,若是现在不能解决掉这种封君制,即便楚国屡出英主,一统天下,那也只能走上周室分封建国的老路。接着,用不了久,或许也就是三五十年,天下就会重新陷入纷争不断的局面。
  周室能分封诸侯,维持天下稳定数百年,而现在却不行,那是因为现在的天下,已经与周室建国时完全不同。
  周室初立,一个农夫耕种不过十亩,且粮食常量低下,这就严重制约了人口的增长,各国实力增长缓慢,难以支撑各国的野心,也就不用急着扩张。
  但是现在,自春秋以来,大战不断,结果天下各国的人口总和,却从数百万增长到二千万乃至三千万。
  铁器以及其他工具的发明,已经令天下的局势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再走分封建国的老路,无疑是速祸,这是自寻死路。
  对于各国之君的野心,熊槐没有丝毫怀疑,除了那些胸无大志混吃等死的国君,剩下的人,只要稍稍有点志向,在有钱有人有军队的情况下,会毫无犹豫的走向扩展的道路。
  更何况,只要国家陷入人多地少的境地,那就只要两条路,要么自相残杀,要么将矛盾转移到外部。
  各国之君面对这种情况,已经别无选择。
  而一旦各国打算转移矛盾,他们会怎么做?
  或许···
  熊槐暗暗猜测,或许他们会跟汉初、晋初一样,会联合起来先把楚王干掉···
  想到这,熊槐不由打了一个冷颤。
  至于学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再废分封行郡县!
  熊槐摇了摇头,没有提前解决封君,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后世的项羽,年轻的时候曾见过秦始皇,深为之向往。结果灭秦之后,却分封天下,自己只做霸主。
  难道项羽不想做皇帝吗?
  熊槐猛然摇了摇头,显然不是,皇帝与霸主的地位一目了然,项羽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会放着皇帝不做,而去做霸主呢?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他没有实力做皇帝,当时各国的实力都不弱,只是暂时依附他而已。
  而刘邦则不然,即皇帝位以前,刘邦与韩信两人已经将天下各国全都扫荡了一遍,剩下的大鱼小虾,已经无足轻重。
  所以···
  熊槐目光中闪过一丝坚定之色,双手紧紧的握住手中的木简,然后将目光放在楚国的丹淅防线上。
  良久,而后放下木简,伸出双手,暗道:寡人的手,不能沾满我楚国臣子的血,既然做不了肃王,那就效法令尹子西吧!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