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章

獄女 by 書吧精品

2018-7-26 06:01

  “張書記,剛才市委組織部的李副市長打來電話,要您馬上去市委壹趟。”

  縣委秘書白枚走進書記辦公室。

  “哦,有什麽要緊事嗎?”

  “李副市長說關於如何加快經濟建設和體制改革的進程,有些具體工作上的事要聽壹聽基層幹部的反應。”

  “好,我知道了。妳讓小肖準備壹下,我馬上就去市委。”

  “好的。”白枚走出了辦公室,通知司機小肖去了辦公室裏只留下了張書記壹個人。他沈默了壹會兒,不覺的嘴角露出了壹絲得意的笑容。因為他明白,剛才李副市長打電話來,並不是什麽工作上的急事;而是因為……他叫張鑫銘,現任中共湖北省、賓陽市、江陰縣縣委書記,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碩士研究生學歷。

  盡管他到江陰縣主持工作的時間並不長,只有短短的壹年多,但畢竟能力不錯。壹年多來,把壹個人口過百萬的大縣搞的有聲有色,經濟產值翻了壹番;當地的百姓對新來的縣委書記真就是贊不絕口。

  最難能可貴的是,張鑫銘今年只有28歲;在這樣的壹個年齡就當上縣委第壹書記,這在中國也是屈指可數的。

  而這壹切都離不開壹個人——李雪萍,就是剛才打電話來的那位李副市長。

  李雪萍,33歲,現任中共湖北省、賓陽市組織部部長、兼副市長,也是賓陽市最年輕的壹位高級幹部。

  盡管同張鑫銘壹樣,年紀不大就擔任了政府的高級要職;但有壹點不同,那就是兩人的從政背景不壹樣:張鑫銘從小就沒有了雙親,父母在文革開始階段的1968年就被迫害致死了,據說當時定的罪名是‘通敵賣國’;其實關鍵就是因為他有壹個在美國定居的華僑祖父。

  本來這件事從文革開始就壹直被隱瞞著,但後來不知怎麽的被捅了出去。當時告密的是兩個18歲的女紅衛兵造反派,而且都還是張鑫銘父母的同學。

  事情是這樣的:這兩個女人和張鑫銘的父母都是高中同學,四個人的關系壹直都非常好;而且這兩個女人和張鑫銘的母親壹樣也非常漂亮,且三人不約而同的都愛上了張鑫銘的父親。

  但由於張鑫銘的母親不僅美麗動人,而且溫柔賢惠,最終贏得了張鑫銘父親的心,成為了張鑫銘父親的合法妻子。

  本來壹切都應該就此平靜。但女人的嫉妒,總是那樣的令人畏懼。

  文革開始後,出於對張鑫銘父親的報復,這兩個女人竟然串通起來,壹起陷害張鑫銘的父親,說他經常給美國的父親寫信,詆毀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運動。

  在那種年代下,張鑫銘的家庭又的確有這樣的海外關系。霎時間,壹陣烏雲籠罩在他家的周圍。

  不久這件事又被捅到了中央,傳到了江青的耳朵裏。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提起江青,那真是壹個令人感到恐懼的女人。他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決不是只言片語就可以敘說的完的。

  江青的壹句話,批示:“對潛伏在無產階級群眾中的資本主義特務,必須堅決的予以鏟除,決不姑息。”

  就這樣,張鑫銘的父親被關進了水牢,母親也被下放到邊疆勞動改造。

  說起張鑫銘的祖父,在湖北本是享譽壹方的大資本家,其生意表面上主要經營碼頭運輸和藥品,但實際上暗地裏經營軍火。1949年渡江戰役打響之前,他的祖父攜款去了香港、後又去了美國定居。

  而他的祖母當時則是中共地下黨住湖北省的聯絡站站長,主要負責情報的收集和交通員聯絡工作。

  在這樣壹個資本主義背景的大家庭中,有這樣的進步女性充當這樣的角色,這在當時並不少見;畢竟當年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將自己的壹生獻給新中國的愛國青年又何止幾人呢?盡管他的祖母非常愛自己的丈夫,但在這風雨來臨前的關鍵時刻,她還是毅然決定帶著兒子留在了湖北,繼續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解放後,1960年,張鑫銘的祖母患癌癥去世。之前她再也沒有見過自己的愛人。

  1967年,她的兒子,就是張鑫銘的父親,因為有海外關系而遭人陷害,被關進了大牢之後不久,便死在了獄中。母親生下他後沒多久,將出生只有六個月的張鑫銘托付給她家的傭人王姐,就被下放去了邊疆;由於邊疆生活艱苦,不久張鑫銘的母親也離開了人世。

  成了孤兒的張鑫銘從小是由他家的傭人王阿姨帶大的。

  1985年政府給他家平了反,並返還了他家祖上的留下的壹間房產——江陰縣郊區的壹棟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的西式洋樓和周圍10000平方米的花園草地。那是張鑫銘的老祖父置下的花園別墅——張公館,解放前張鑫銘祖父外逃時將其留給自己的夫人避難之用(當時張鑫銘的祖父並不知道自己的夫人是共黨的地下黨員)。

  本來歸還後應由張鑫銘的祖父接納,但由於當時無法聯系上在美國的老人,所以就由他來繼承。反正是壹家人,也未嘗不可。

  1991年,正在醫學院念研究生的張鑫銘接到了壹封來自學校黨組部轉交的書信,那是他在美國的祖父委托自己的律師寫給他的。

  原來張鑫銘的祖父去了美國之後仍舊從商。而且生意越做越大,開了十幾家大公司。但由於他壹直深愛著他的夫人,也就是張鑫銘的祖母,所以到了美國以後就壹直沒有再續娶。他經常通過各種渠道打聽愛人的消息,但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加上他資本家的背景,在當時的難度和風險是可想而知的。

  直到快去世前,才知道他的家人在文革時都已經不在了,僅留下了壹個小孫子,那就是張鑫銘,老人本想回國見上張鑫銘壹面,到由於身體原因,沒能達成這個願望。

  在病危之時,老人無不對此深感遺憾,於是委托自己的律師,將全部的遺產留個了他的這個在大陸的從未見過面的孫子,包括全部16家公司的股票、4棟別墅、2座牧場,還有12億美元的瑞士銀行存款。

  張鑫銘繼承了這筆財產,但他對誰也沒有提起過這件事。

  畢竟,童年的不幸鍛煉了他,也扭曲了他的人性。他要報復,他發誓要報復這個社會;不僅如此,他恨女人,他要讓那些陷害別人家庭的女人受到地獄般的折磨。

  而李雪萍的家庭背景則不同,他的父親解放前是黃埔軍校第二期的學員,解放戰爭時,曾任國民黨某部少將師長,解放軍南下時率部起義;解放後加入民盟;而後任湖北省、武漢市民盟委員會主席多年。

  李雪萍大學畢業後,就在湖北省賓陽市市委工作;後經人介紹,與壹位機車廠的工人結了婚(那種年代,工人階級是‘光榮’的象征)。可剛結婚不久,愛人就在壹次事故中為營救他人而砸傷了腰椎,造成下身癱瘓,生活起居全都要靠李雪萍的細心照顧。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