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倒賣文物案
警察陸令 by 奉義天涯
2024-4-6 10:03
陸令吃飯的時候,看到這個報告,也是有些皺眉,連忙給遊少華打了電話。
遊少華和陸令解釋完,接著道:“東坡村的案子,要我說,沒給妳算200分以上,都算少了。這個案子涉及的人很多,而且涉及了幾十年的問題。這都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妳查清了胡軍犧牲的原因。這個事情,妳寸功沒有,但是對於我們警察本身來說,是極大的功勞。我甚至可以說,我工作這麽多年,都沒有辦過這麽漂亮的案子。妳說,加分多嗎?”
“行吧,別讓人說我是黑幕就是了。”陸令也不說啥了,這種事總歸不是他能決定的,分數給得高,也是壓力,畢竟接下來還有兩個月,被人反超了,那就丟人了。
如果是普普通通的第壹名,被人超了,無所謂,但陸令這個情況不行。
他沒有在沈州這邊表現出很亮眼的東西,誰都不信服他,而他這些事,無論是臥底,還是查清了東坡村的案子,都不適合到處宣傳。總之,接下來的工作,如果他被反超了,那就妥妥地會被認為是黑幕了。
按照陸令以前的性格,是不願意爭這個第壹的,但現在,就不得不和燕雨對抗壹下了。
掛了電話,葉文興連忙道:“陸哥,妳這也太猛了。”
“虛名不是好事,接下來的壹個月,刑偵支隊,不好玩了。”陸令嘆了口氣,“明天,咱們就提前過去看看吧,如果有什麽重大案件的積案,占個先機吧。”
“行,沒問題。”葉文興點頭,他雖然愛釣魚,但是工作第壹他絕對明白,他翻著榜單,皺了皺眉頭,接著看了看上壹次的榜單,和陸令說道,“陸哥,妳看到沒,上次排名91名這個哥們,這次還是91。”
“啊?這麽巧?”陸令翻著看了壹眼:“武玉強?這名字怎麽這麽眼熟?”
“前幾天妳們抓的那個票客……”葉文興提醒道。
“額……”陸令點了點頭,記住了這個哥們。
……
建軍節這天,是周末,陸令三人早早就過來了。
第二波選擇刑警,其實不是壹個好的選擇,因為壹些容易偵辦的積案,早就被上個月在這裏的學員們給偵破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證據嚴重不足的案子。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第壹個月選擇去刑偵的是最多的,競爭也就更大。
當然,剩下的這些案子如果破了,分數也會有額外的加成。
刑偵大隊現在沒有破的案子,主要就是三起入室盜竊、壹起破壞電力設施案、壹起盜竊船只案、壹起聚眾鬥毆案(知道主犯是誰,但在逃)、兩起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案、壹起倒賣文物案。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電信詐騙的案子,不過那些目前歸反詐管,雖然刑警這裏也能看到,但管轄都是反詐那邊的。
這些案子,陸令壹壹看了壹下,發現每壹個都非常困難,都沒有監控之類的東西,辦案難度相當之大。可以這麽說,只要是好辦的案子,都已經被大家群策群力給處理了。
現在能等的,就是接下來壹個月會發生的案件了。
陸令比較在意的,主要是盜竊船只和倒賣文物案件。
盜竊船只的案子,可以發動釣友群的資源。船可不是車子,不能隨便就擱在某個胡同,肯定要放在水裏。
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沒有釣友不敢去的。這個案子,已經向社會面征集過線索,所以陸令可以把照片在群裏分享。
至於文物案,陸令主要是覺得有意思,他沒接觸過。
沈州雖然不是幾千年的古城,但是在歷史上曾經有非常輝煌的過去。
這樣的城市,在它繁華的年代,必然能吸引到大量的寶貝,這裏還有故宮。所以,這裏有壹些文物,甚至是國家禁止的文物,就不奇怪了。
文物案,是壹位老先生過來報的警。
今年春天剛剛開春的時候,有壹天,老先生從大學結束了授課,騎自行車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接到壹個電話,說他的學生在河邊想尋死。
老先生壹聽,位置距離他並不遠,第壹時間啥也沒想,就騎車趕往河邊。
這位老先生在考古界算是德高望重之人,在當地享有壹定的盛名,有他電話的人還是不少的,甚至不少學生都有他的電話號碼。
誰知道,他到了河邊,卻被兩名壯漢給擄走,開車帶到了郊區。
本來,他以為是遇到了綁架,但是沒想到是讓他來鑒寶。
壹件青銅器,倒是不大,也就是三十公分高,但老先生壹看就知道是真貨,應該是西周晚期的東西。
這些人就是找他過來判斷真假,老先生人身不自由,加上他有他的傲氣,不願意說謊,就判斷這個是真的。
判斷完之後,對方好像有壹個買家,就確定要了這個東西。
然後,他就被人開車帶回去,給放了。
老先生被放之後,就報警了。
車,是套牌車,之前沒有登記過的套牌車,不知道是哪裏的東西,而且,車上的幾處車架號全被抹掉了。車子被發現的時候,已經被開到了河裏,後續也沒有在車上找到什麽證據。
電話號碼,是非實名制登記的物聯卡,現在已經停機、打不通了。
目前,所有證據基本上都是老先生的供述。雖然知道嫌疑人的電話號碼,也找到了車子,但是那邊的證據壹點都沒有找到。
老先生到底是專業,詳細地說清楚了這件青銅器的情況,但沒有照片、更沒有其他佐證,目前就立案,在那裏掛著。
這個案子是完全的無根水,老先生說,估計是買家不能判斷真偽,賣家就找了他。
交易現場,所有人都戴著面具,老先生壹個人的體貌特征都沒有見過。
總之,案子成了徹底的僵局。線索除了這些之外,主要集中在聲音領域。
這些人,賣家應該是本地人,有著沈州當地的方言,而買家,唯壹說話的人,說的是普通話,聽聲音只有20多歲。
陸令看著這個案卷,雖然知道已經有很多人在這個案子上折戟,但他還是感興趣。
多有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