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初唐(大唐技師)

揚鑣

歷史軍事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如果身邊沒有突厥人,李牧會很開心能看到如此壯麗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758章 殿試

逍遙初唐(大唐技師) by 揚鑣

2020-12-10 21:47

  知道?知道個屁呀!再說妳沒事兒取那麽多的名字幹什麽,正常人誰這麽多名字!
  王珪瞠目結舌,想到自己說過的話,不禁咽了口吐沫,擠出壹絲笑容,硬拗道:“我就知道是侯爺妳,開個玩笑,其實我早就猜出來啦,能寫出《阿房宮賦》這等辭賦文章的人,除了侯爺妳,放眼天下,還有何人啊?大家說是不是啊!”
  眾人都不應聲,太丟人了,好歹也是太原王氏出身,這老東西怎麽臉皮都不要了。
  “李牧,朕問妳,為何不用本名參加科舉?妳知不知道,這是違制的,朕可以下旨取消了妳的狀元之名。”
  眾人壹聽,對呀,忘了此節,妳李牧違制了呀,這叫冒名頂替,得開革了妳呀!
  “陛下容稟。”李牧斂去嬉笑的神色,道:“臣是故意這樣做的,其因有三。壹,近日臣聽說了不少謠言,據說不少禮部的官員,為了讓臣不能中狀元,想出了百般的詭計。臣沒有使用本名,便是出於這種考慮。其二,臣也不想陛下背負偏袒的惡名,若陛下看到試卷上的名字是李牧,即便臣真的是出類拔萃,陛下點臣為狀元,也是會落人口實。其三……”
  李牧嘴角勾起壹絲輕笑,道:“臣是真的沒把狀元太當回事,臣只想告訴天下人,我李牧言出必踐,說出去的話,就有對等的實力,至於是否會被開革功名,臣不在乎,因為臣已經證明過了。”
  “所以妳才跟朕說,若妳得了狀元又不想要,讓朕允許妳轉送給別人?”
  “正是此意。”
  “好壹個恃才傲物的家夥!”李世民哼道:“別說朕不給妳機會,今日的事情,朕給妳壹個轉機,等會兒殿試,妳若有能力再得頭籌,妳犯的錯,朕當沒看見,還獎賞妳,但妳若沒得制科的狀元,朕便數罪並罰,妳敢賭麽?”
  “臣無所謂呀,魏公敢麽?”
  魏征已經拜讀了三遍《阿房宮賦》,心底其實已經是服了李牧的,但他實在是掛不住面子承認,而且以他的年紀,拜李牧為師,也太有點說不過去了,只好以冷哼應對。
  李世民懶得看這倆人扯皮,對高公公示意了壹下,而此時殿外的進士們也都完成了演禮,按照規矩教的,壹個個戰戰兢兢地進殿來。
  眾人按照自己的名詞,在各自的案頭後面坐好了。不約而同地看向了狀元的案頭,只見李牧優哉遊哉地走了過去,坐下,他旁邊的馬周看了壹眼,絲毫不覺得意外,仿佛已經猜到了是這個結果壹樣。
  “科舉為國選材,朕在常科之外,又增加制科,目的是不拘壹格,選拔非常之才輔佐朕。因此,制科拔得頭籌者,朕會額外嘉獎,任用之時,也會提高壹檔,希望諸生能發揮出自己的才能,為朕分憂解惑。”
  說完,李世民示意了高公公壹下,高公公展開手裏的聖旨,道:“本次制科為直言極諫科,陛下問曰:四夷未平,西突厥又欲東進取河套之地,大唐是戰是和,該如何自處。”
  “寫吧,壹個時辰為限。”
  李牧作為常科狀元,與李世民距離最近,李世民最註意的也是他。見李牧提起了筆,李世民便走下來,站在李牧跟前,看著他寫。
  李牧正要落筆,忽然看到前頭有個人,擡頭瞅了壹眼,小聲道:“陛下,臣有個毛病,有人看著寫不出來。”
  “朕就要看,妳趕緊寫。”
  “陛下,每壹個作家都有自己的難言之隱,您這不是逼迫臣麽?”
  “什麽作家?朕聽不懂,妳寫不寫?朕就要看著妳寫!”
  君臣對視,終究還是李牧敗下陣來,任命地把頭壹低,開始寫了起來。筆觸壹動,果然是王獻之的字體,只是與進士科考卷上又有不同,不再是行楷,而是行草,更加的流暢,更加的行雲流水。
  妳說這氣人不氣人?這才幾天不見,這小子又練了好幾種字體,常人練壹輩子都達不到的境界,他幾天就做到了。
  “妳小子什麽時候練的?”
  李牧壹邊寫壹邊小聲道:“陛下,這答卷呢,您能不幹擾考生麽?臣剛不是說了麽?怕別人使壞,臣就多練了幾種字體,怕被認出來唄。”
  “妳……”
  “陛下,不是臣壹個人啊,咱們這麽聊天,把其他人也都影響了,您不知道寫作最怕被打斷思路麽?”
  “行!”李世民咬牙忍了,道:“妳寫,妳好好的寫,朕倒要看看,妳能寫出什麽來!”
  李世民抿嘴不語了,看著李牧筆走龍蛇,筆觸竟然絲毫不停。李世民起初還不以為然,但看了壹會兒,便皺起了眉頭。《六國論》,這小子寫什麽六國啊,先秦的史書看多了?都已經寫了壹個阿房宮了,又寫什麽六國啊?
  但是看了壹會兒,疑惑漸漸消解了。這篇文章,表面是在寫六國,實則是寫壹種治國之道。開篇便明意,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壹夕安寢。
  這句話算是說到李世民的心裏去了,面對西突厥的東進,必然是要迎頭痛擊,否則真給了他河套,是能保壹時安寢,來日呢?又如何?還能把長安割給他們?
  而這句就更有意思了“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李世民是讀過史書的,這句話裏頭的良將,說的是趙國大將李牧,趙國的大將李牧鎮守下,秦軍不能存進,但當趙國君主中了秦人的離間計殺了李牧之後,趙國便崩潰了,被秦軍輕易攻滅。
  李世民不禁失笑,這小子用了這個典故,絕對是故意的!
  再往後,李牧又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並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他是在說,茍求的和平,不如同心協力,應當獎賞功臣,招賢納士,就算敵人強大如秦,也不需要害怕。
  果然是大才!
  李世民頷首而笑,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